“72小时到账,90元充值话费100元。” “内部员工充话费80元抵100元,3-15天内即可到账。” 网上经常能看到“话费慢充”,优惠力度比官方途径大很多,令不少人跃跃欲试。 注意了!这样充话费,你可能正在帮人洗钱,或将承担法律后果! 日前,家住浙江乐清的王先生收到短信称,手机被停机了。他致电运营商得知,自己的手机号码因涉及诈骗,被临时停机,需要配合公安机关核实,再至营业厅进行验证。 “我是良好市民,从未有违法行为,怎么手机卡就涉诈了?”王先生带着疑惑来到了就近派出所,在与民警交谈后,他回忆起几天前在朋友圈看到“低价充值话费”的广告,便联系了对方进行交易,以270元充值了300元话费并在72小时内成功到账。 经公安机关确认,充入王先生手机的话费为外省某受害人的被骗资金,话费“充值”的过程实则完成了赃款的“洗白”,因此王先生莫名被卷入诈骗案。后经公安机关查证,排除了王先生的诈骗嫌疑,王先生退还300元赃款后拿到了证明材料,手机终于复机了。 事后,王先生感慨说道:“这羊毛真不能薅!手机停了一周不说,还因此生平第一次进警局……” 充个话费怎么沦为间接洗钱工具?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话费充值交易,背后却是洗钱套路,流程繁杂,环环相套。 第一步 慢充平台在“朋友圈、某二手交易平台、短视频”等各类线上平台发布远低于市场价格的“话费慢充”“油卡充值”“电费充值”等服务,吸引不明真相的潜在客户购买。 第二步 各类慢充平台经过多层级的传递,订单被传到境外,不法分子再根据订单的需求,对不特定对象实施诈骗,引导其以扫码支付、完成任务或充赌资等各种形式,将诈骗来的资金分别给不同的客户充值,从而完成话费充值和涉案资金的洗白。 第三步 由此诈骗团伙通过手机“充值”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下订单的潜在客户间接成了洗钱团伙的帮凶。导致手机卡及相关联的账户被封停。 因“慢充话费”而被利用,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刑辩律师邱跃表示,如果有证据能证明是明知充话费就是为犯罪洗钱,而贪图省钱甚至利益而继续选择参与充值,则有构罪入刑的可能。同时,优惠或者获利的数额也非常关键。 邱跃说,一般作为客户选择充话费,优惠10%左右一般都在合理范围,认定为犯罪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如果有人发出大额充值或者代理充话费的大量订单,给予高额返点或回扣等收益,这就属于超出常理,往往会被认定为明知、应知。在这种情况下,再选择继续参与,则构成刑事犯罪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潇湘晨报综合上海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