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可够背的啊,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用好几年时间造好的宫殿,才搬进去三个月就被烧了!”韩江叹道。
“紫禁城火灾和下西洋有什么关系呢?”林玉不解。
“按理说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古人迷信,朱棣也不例外。遇到这样的大事,特别是这件事过于巧合,刚迁都三个月宫殿就被烧了,朱棣只好下诏求言,意思就是皇帝让大臣们都来说说紫禁城大火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刚刚迁都就遭此大难。于是,群臣纷纷上书朱棣,说迁都和下西洋劳民伤财。尤以翰林院侍读李时勉最为激烈,李时勉对朱棣说火灾是老天示警,朱棣心里虽然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朱棣年纪也大了,力不从心,于是就听从大臣的意见,决定罢下西洋,下诏命正准备继续远航的郑和回国。
“杨庆在第二段后面表达了自己对罢下西洋的不满,认为那些文臣都是短视迂腐之人。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杨庆提到了朱棣之志。按理说杨庆作为一个太监,上书皇帝,是不应该随便议论朝政、攻击大臣的,但是杨庆这么做了。一方面,这充分说明杨庆和郑和、王景弘一样,深得朱棣的信任,所以他敢于说话;另一方面,更在于他和郑和等人了解朱棣之志。从这段文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朱棣很关心航海,很想了解关于‘泰西’的事,‘泰西’指的就是今天的欧洲。当时中国人对欧洲了解很少,同样欧洲人也对东方了解很少,我们知道后来欧洲人的大航海,地理大发现的动力就是寻找东方。那时候的欧洲人对中国非常向往,但这段文字记载朱棣竟然对泰西感兴趣,这让我很吃惊,这是过去我们所不知道的。由此也可见,朱棣确实志向远大,而郑和他们则以朱棣之志时刻督促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