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包拯没有说出来,大家伙的心里全都有数。
青壮走了,剩下的老弱妇孺没本事造反,官吏们都琢磨着,反正不给他们粮食,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谁见过老弱妇孺造反了?把这些人饿死了,反而少了负担……因此各地的衙门,好一些的弄个粥厂虚应故事,心狠的干脆视而不见。
有人要问,往常也会发生灾害,难道也这么不管老百姓死活吗?
其实以往的灾害规模小,最多二三十万的流民,招收几万人马,加上家眷,就差不多一半了。
剩下的分散到各地,去给地主当佃农,也就解决了,饿不死多少人。
可这一次的人太多了,大到以往的办法都失效了。有些地方的佃户担心流民会抢租他们的田地,纷纷结社自保,甚至发生械斗冲突,死了不少人。
灾民和地方发生冲突,官吏当然站在自己人这一边,无依无靠的灾民处境非常艰难。
包拯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儿,放在以前,他肯定上书弹劾夏竦,弹劾其他不顾百姓生死的官吏
可是自从崔家的案子之后,包拯也变了,变得更加着眼全局。
朝廷财政艰难,要安顿百姓,要修六塔河,还要防备大辽,方方面面算下来,开支巨大,拿不出足够的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