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是在明朝出现的 明纪坤(约1636年)在《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 ”这是最早的关于兔儿爷的记载 兔儿爷也许就是照着“月光纸”上的玉兔形象用泥塑造出来的 兔儿爷兔儿爷民间祭兔突出了游赏性质 百姓把玉兔称做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非常亲切,皇家的礼俗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民间节日 到清末时期,兔儿爷变成既是拜祭品又是中秋节儿童的玩具 民国时期,一到中秋节,兔儿爷的摊子就摆出来了 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都有卖兔儿爷的摊子 前来买兔儿爷的大人小孩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著名作家舒乙先生回忆起那时满大街兔儿爷的时光,曾深情地说:“童年时候兔儿爷就是中秋节的象征,没有了兔儿爷好像就不是中秋节 孩子们都得买兔儿爷,大家都觉得要是连兔儿爷都不买那还怎么得了 ”即使在日军侵华期间,兔儿爷依然盛行 兔爷兔爷爷,是封建时代对地位尊贵者的敬称 每逢中秋,“请”一尊泥塑的“兔儿”且称之为“爷”恭而敬之地“供”起来 兔爷兔爷玉兔不是凡间的家畜,也不是野兔,而是广寒宫里的神兔,不能随便捉来玩耍,要玩,只有“请”一尊泥塑的称为“爷”的“兔儿”恭而敬之地“供”起来 旧时过中秋,祭月是主要的活动 到了八月十五傍晚,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要面向东南方摆设一张八仙桌,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藕、西瓜等 桌前铺有一块红毡供人们祭拜之用,布置停当后,只见月亮渐渐由东南升起,家中的女子(京城习俗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说)依长幼顺序,一一叩拜月亮 供毕,全家团坐,饮酒赏月,分享瓜果、月饼等祭品 故民间又称中秋节为“团圆节” 桌上的毛豆枝,是专门为“兔儿爷”准备的 兔儿爷图片(17张)常见的“兔儿爷”,一般都是金盔金甲的武士模样 而且,插在头盔上的野鸡翎只有一根,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兔儿爷”的翎子--独挑 后来,“兔儿爷”又由单个武士,发展成整出武戏的“兔儿爷”,如《长板坡》、《天水关》、《战马超》等,其服装、道具,无一不和舞台上相似 再后来,又有了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兔儿爷”,如剃头的“兔儿爷”,推车、挑担的“兔儿爷”等等 甚至人们还把“兔奶奶”也请到了供桌上,让他们夫唱妇随,二者衣着打扮,也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兔儿爷兔儿爷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等干燥后倒出来,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 此外还有捏的一种做法 兔儿爷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均是粉白面孔,头戴金盔,身披甲胄,背插令旗或伞盖 它的坐骑有狮、虎、鹿、象不等 兔儿爷左手托臼,右手执杵,做捣药状 此外,还有刮打嘴的兔儿爷,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线,扯之,则兔唇乱捣 总之,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旧京,有以此为业者,每进旧历八月,便设摊于街头,适成节日点景 清代诗人栎翁《燕台新咏》曾写“兔儿节”一诗:“团圆佳节庆家家,笑语中庭荐果瓜 药窃羿妻偏称寡,金涂狡兔竟呼爷 秋风月窟营天上,凉夜蟾光映水涯 惯与儿童为戏具,印泥糊纸又搏沙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 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 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 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 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 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兔儿爷兔儿爷现兔儿爷境况可大不如前了,已然成了稀罕物 即使在春节的庙会和中秋节期间也很少见到兔儿爷的身影,兔儿爷在北京的厂甸、后海以及少数商场的工艺店里还能偶见 孩子也渐渐地不知道兔儿爷是什么了 尽管如此,兔儿爷那美丽的传说故事和生动可爱的形象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去 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在他们单纯而清贫的童年记忆中,兔儿爷永远是隆重华美的 2004年阳春三月,著名书法家启功老先生得知要选奥运会吉祥物的消息时,竟然毫不犹豫地说:“如果现在要我投票,我就投兔儿爷一票 ”怀念兔儿爷的情结可见一斑 现如今,在北京的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中保存了一些各种造型的兔儿爷玩具 兔儿爷影响到了北京人生活的诸多层面,在兔儿爷身上不但体现了北京戏曲、节日生活等民俗文化的流变,还体现了老北京人的精神 典型的兔儿爷骑虎的形象,因为老虎的凶猛正衬托了兔儿爷的神通广大,它虽属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不过也表现出了老北京人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的态度 “尤其是其将神和玩具有机结合,是只有北京文化——见过大世面,经历过大风雨,既体验了奢华富贵,又经历了衰落炎凉之后的一种大悟,及由此产生的一种蔑视权贵及至神祗,对一切采用实用主义态度,才能产生的文化民俗事象 ”老北京兔儿爷摊子老北京兔儿爷摊子正因为此,老舍的《四世同堂》中,祁老爷子想到他的子孙“将要住在一个没有兔儿爷的北平,随着兔儿爷的消灭,许多许多可爱的、北平特有的东西,也必定绝了根 ”可以说,兔儿爷是北京文化的代表,越来越得到社会民众的关注 每逢中秋,市面上还会出现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兔儿爷;在庙会等传统文化场所,兔儿爷也是深受游客欢迎的“常客”,是最具地域代表性的民俗符号 坐象兔儿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儿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人脉广博 麒麟兔儿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 坐葫芦兔儿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双全 “兔儿爷”出水——两脚泥;“兔儿爷”洗澡—— 一滩泥“;兔儿爷”掏耳朵——崴泥;“兔儿爷折跟头——窝了犄角”;“兔儿爷拍心口——没心没肺”;“兔儿爷打架——散摊子”;“兔儿爷戴胡子——假充老人儿”等 关于兔儿爷还有一段传说: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治不好 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 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 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 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 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 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 兔儿爷兔儿爷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兔奶奶” 2010年9月15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及推广“北京中秋形象大使——兔儿爷”形象,推出了奥运福娃设计者之一、也是2012年兔年邮票设计者吴冠英设计的崭新兔儿爷形象 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认为,选择兔儿爷作为北京中秋佳节的形象大使,一则因为它是最具地域代表性的民俗符号,二则它具备玩赏趣味,可以为节日增添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京城百姓的浪漫心性 新兔儿爷形象已经在相关部门完成版权登记 2016年,中秋将至,泥彩塑大师双彦也到了最忙的时候,由他纯手工制作的“兔儿爷”每年这会儿都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