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能够体悟世间欢乐的短暂虚幻,不是究竟的快乐,而发出离心,出家学佛,追求永恒的真理之乐,成就完美的生命,这是第二层次的发心。但是出家固然为求得个人生命的升华、人格的完成,更应该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予人类幸福,不仅求个人的自度自了,更要度他利他,因此发出离心之后,必须进一步发大乘菩提心。所谓菩提心就是“上弘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心,这是最高层次的发心。
佛教将修行证悟的境界分成五种次第,也就是所谓的“五乘佛法”。“五乘佛法”依序为先修人乘的五戒,再进而修持天乘的十善法门。人天二乘的世间法修学完毕之后,要参究声闻乘的四谛真理,然后是缘觉乘的十二缘起,最后则要实践菩萨道的六度,从完成人生之中完成自己,声闻、缘觉虽然已经超凡入圣,但仅仅是只求自利自了的出世间圣者,不能积极地去救度倒悬,唯有怀抱“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慈悲胸襟,出世而入世广济群伦的大乘菩萨,才是佛教所要求的最高境界。
修证的阶位有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等五乘的等第,甚至菩萨更有四十一、五十二种高下层次的差别。而五乘人生所证悟的真理也是层次分明,不尽相同。根据阐扬般若思想的《金刚经》《心经》《大智度论》的记载,般若性空的道理,依众生的根基,内容有深浅不同的差别。譬如一般凡夫能够培养正确的知见,就具有般若的光明。从凡夫阶段进趋二乘罗汉的境界,如果能够体证缘起的道理,就是般若。若能发广大心,回小向大,进入大乘菩萨的境地,觉悟宇宙万有的根本道理——性空,此性空的真理,是大乘菩萨的般若智慧,是度化众生的无限妙用。最后证悟佛的境界,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本来的清净自性,这个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才是至高无上的般若妙谛!